小漁村

《親愛的安德烈》中,龍應台說到,她當年長大的小漁村可能看似給她的很少,沒有便捷的交通,只有人車雜沓的鄉間小路;沒有先進的科技,只有亂七八糟的下水道;沒有藝術館,只有廟前搧扇子的歌仔戲;沒有快速傳遞的資訊,不知道阿姆斯壯登陸月球,不知道反越戰風潮。對許多有些思想的人,他們的生活是浪費的,是抑鬱的。究竟這些是剝奪還是給予呢?是一種時代的悲哀還是祝福呢?

但當她離開了漁村,走到天涯海角時,她看見了各種權力的更迭,帝國的瓦解,價值的崩壞。「當價值這東西被顛覆、被滲透、被構建、被解構、被謊言撐托理直氣壯、是非難分的地步時,我會想到漁村裡的人:在後台把嬰兒摟在懷裡偷偷餵奶的歌仔戲花旦、把女兒賣到菜店的阿婆、那死在海上不見屍骨的漁民、老是多給一塊糖的雜貨店老闆、騎車出去為孩子借學費而被火車撞死的鄉下警察、每天黃昏到海灘上去看一眼大陸的老兵、笑得特別開暢卻又哭得特別傷心的阿美族女人…」

「那「愚昧無知」的漁村,確實沒有給我知識,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,悲憫同情的能力,使得我在日後面對權力的傲慢、慾望的囂張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,仍舊得以穿透,看見文明的核心關懷所在。」

是的,我必須承認,我對於今年的種種比平常的失望還要失望,也受了很多氣。我看見很多應該是不會動搖的東西被徹底打碎。但不論如何,雖然很苦,總是有價值的。

因為看過各種事情,所以有能力處變不驚。因為知道太多狀況發生,但是不以物傷性。因為體會過,所以能了解你的苦,能在你也經歷這樣事情的時候,更體諒你,給你更多幫助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