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打烊的書店

因為知道所剩的時間不多,於是很貪婪的醒著。台北人不也一樣不睡嗎?我在洗完澡、小歇片刻後又再度起身,續最後一個深夜的約。十點半踏入敦南誠品,發現各個角落竟然都佔滿了人,沒有倦意。

誠品敦南

滿坑滿谷的書。我一個人來的時候總覺得要在裡頭迷路,想逗留的同時也有點想逃離書店帶來的那種廣袤又孤獨的感覺。看見這個世界以如此多元的角度存在、由那麼多不同的面向張開:各種學術理論、詩集、雜誌、散文小說,當然也包括圖像為主的繪本、設計、攝影、百科圖鑑,甚至還沒出口就因資本壟斷而被壓回水裡的許許多多聲音。但是在這裡,它們都不主動說話的,等你揭發它;等它揭發你。我在它們之間翻揀,有時候找到還算喜愛的哪本書,浸在抽象裡、埋頭在遙遠年代或地點的時空一段時間後,猛一回過神到現實中,不免覺得孑然一身。

這次,我跟在晏晏後面,嚷嚷要她給我看看她都看些什麼書。我們在書櫃間穿梭,她很俐落的把不同的書斜勾出來,一面告訴我哪本好看,哪本她看了一半就被朋友借走了,還有哪本的作者最近又講了什麼造成轟動的話。就這樣,我以一種蜜蜂入叢的姿態,依循花香指示,迅速把好些書都採走。這麼做還真有種新奇的快感,仗著時間不夠給我磨蹭猶豫,反倒理直氣壯了起來,只憑著當下的引薦很迷人,加上一種愛屋及烏的心情,先買了再說。還有些則是對作者微乎其微的印象,或者完全是看封面第一眼的順眼程度,便任性地「以貌取人」把書納為己有,回家之後再慢慢相識、相處。

誠品敦南午夜

繞了幾圈,抱著書,我們賴在地板上喘口氣之餘繼續鬼扯,也屢次被店員獵個正著,追趕我們不要擋到走道、不要把身體靠在書上、不要把書放在地上。忽然間,忘記被趕到哪一櫃前面了 — 發現眼前愣著的封面,不就是上映沒多久的《小王子》電影版嗎?那一直都是一個很迷人的故事,不知道電影改編成什麼樣子?於是我們立刻興起了去找深夜場小王子的念頭。只是一查場次,發現當天最後一場在兩個小時前就已經播出。其實並不意外,畢竟那麼晚也太臨時了… 但還是有點失落,因為我多想也很瀟灑地頭髮一撥,說:「沒關係,今天沒了,明天再去看呀!」

接近午夜時分,我們讀著手錶秒數迎接新的一天,好像在短促的時光裡,跨過換日線也顯得特別。結好帳,我們踏出敦南誠品大門,沿著右手邊睡著了的仁愛路,散步到沒有光害的國父紀念館,在涼涼的深秋裡一起躺著看星星。我記得我們說到了對在台北生活的想像,其實淡淡又瘋狂的每一句裡面,都是最真摯的願望。每次說什麼也要回來看看,以為是了卻了一樁心願,解了一點渴,殊不知其實都是夢想的開端、夢想的提醒、夢想的加深。

如果不必遠行就好了,就不必把書帶走,就不必把故事帶走,就不必把眼前的畫面帶走,可以恣意的,什麼時候愛來,就什麼時候來躺著。你看,我們什麼時候說過要把星空帶回家?

五月,與台北約會。

I. 在酒吧裡

是個很奇妙的連接。論上生活圈,我有點像外國學生,沒有平行的生活圈,但和這些外國學生不同的是,我有以前溫馨的舊線,我認識的每一張臉都是我的故鄉。

那天我和瑜庭說,我愛上了隨機的組合。是從前的舊知不期而遇了也好,或新認識的人擦出的火花我也愛不釋手。而酒精是餐點以外,人跟人之間很好的催化劑,我們之間的線條一下子就柔和了起來,笑聲也自然了起來,一下子就近了。原來那些酒的名字是很美的,新加坡司令,長島冰茶,瑪格莉特,潛水艇。我雖不喜歡菸,但是在師大酒吧裡,菸竟變成了這些美的點綴。我很少玩喝酒的遊戲,可是那天晚上玩得不亦樂乎。到地下室的樓梯是螺旋的,泛著暈黃的燈光,好像更暈了,忍不住一個人笑了起來。

出酒吧的時候,Max拿了自己另加裝閃光燈的相機,用他獨特的拍法,按下快門然後左右搖晃⋯⋯結果拍出來的照片更夜了,還有種狂歡捨不得結束的迷幻。

有一首歌,最近一直在哼唱著,卻猛地一發現,這首歌極貼切的形容了那天晚上。我輸了最後一張牌,差點回不了家,但是還好,”So if by the time, the bar closes, and you feel like falling down, I’ll carry you home, tonight.”

II. 大學圖書室

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氛圍,是在城市裡出淤泥而不染。城市本身就是無盡的消費,而消費同時引發滿足與空虛。而大學圖書室,我們可以把握現在又投資未來。把握現在是因為,我很喜歡兩個人或三個人在一起,共享一些不需要言語的時刻。就如同小白菜告訴我的,「你知道嗎?人和人在一起不是無時無刻都需要言語的,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想要一起做一些事,但是距離一遠,就只剩下語言了。」

雖然目標不同,但是可以做一樣的努力。跟你說話的同時,我了解到,我不總是要期待未來,懷念過去,一輩子最重要的是日子就是今天,而且我每天都要這麼想。你在身邊,就已經是我最好的禮物。No else time is better than today.

III. 區間車

在城市的一隅,我偷窺我自己的身影。是在公車上,ipod裡的音樂仍順暢的流出,我從玻璃反映的大樓林立間,看見自己愉悅的身影。如果台北是一座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,我是那個搭乘在公車大魚上的快樂小蝦米。

我用了九個月的時間,想著我要出發去找你,閉起眼睛想像的畫面好真實,彷彿觸手可及。我現在真的乘坐在上頭了,睜大眼睛卻又不敢相信。

IV. 公館捷運站

我坐在捷運外的高階梯等湧湧。我原本想去誠品書店先看點書,但是我想到,書隨處都可以看,但人不是隨處都有。所以我坐在高處閱讀每個人。

連我都有點訝異自己,台北人的衣著已經越來越不是我能接受的口味。但是每個人在公館捷運站前都很匆忙,如果我們用額外長時間曝光照一張相,也許這張相片裡每個人都是模糊的,只有公館一號出口幾個字是鮮明的。每個人腳步都很快,每個人的視線都是在正前方十二點鐘。我想起了資訊爆炸,講求快捷迅速便利的城市人。這讓我萌生了想要坐下來到咖啡館慢慢書寫一點兒文字的渴望。

V. 誠品書店

是我和自己的約會,和台北的約會。我平時話就很多,遇到老朋友更是開心說不停。我偶爾也想要聆聽台北的聲音。

誠品說是城市的靈魂好像太抬舉她了,但她在城市裡卻是不可或缺,而她自己呈現出的多元文化卻又儼然想一座小城市。在霓虹初上的傍晚,我一個人在誠品一樓新書排行榜前,看著新上的,琳瑯滿目的書,看到這個世界是從這麼多角度被裡解著,依這麼多類型存在著。有本書名字是「有些事,現在不做,一輩子就都不會做了」,裡面說,寫一封信給有事一直說不出口的朋友… 還要記得牽媽媽的手,陪爸爸散步。

還有二樓的明信片,和當初一起看的那些創意商品。我捨不得吃飯,卻捨不得捨不得不買明信片,零零總總買了快一百五十塊。沒有人規定我們在同一個城市就不能寫明信片了,對吧?

很勾人的背景音樂。當我翻完藤井樹的六弄咖啡館時,傳出了不知道是誰翻唱綠洲合唱團的女音。”So Sally can wait, she knows it’s too late…” 原來一首歌可以被翻唱得這麼有味道,那麼同樣的,每一本書被閱讀完以後,是不是在不同人的心裡也成了另一種味道呢?

書店裡的人潮多了,外頭一定下雨了。誠品書店和我,避雨,或者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