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都之二:花見小路

「花見」在日文裡意即賞花,但花見小路看上去並非她名字上的意思,整條街的花還比不上札幌的小巷弄裡多呢,反倒是有不少茶屋和傳統料理店。我猜想這裡的「花」是指早期的藝妓吧?旅舍裡的台灣人告訴我,要夠幸運的人才能在花見小路上遇見藝妓。我幸運的瞥見了幾個,但她們身邊總跟了一個亦步亦趨的攝影師,讓人直覺並不是京都本地人。

我對於這樣的行程安排感到有些精神上的奢侈,在從札幌回程的路途上停留京都兩晚,還來到心裡期盼數年的花見小路,踏磨在石板鋪成的路上,穿梭在學生制服已經出沒的九月。

我為了見著更平凡也更貼近原貌的風情,步入花見小路的另一頭,而在那裡不小心發現了一家很隱密的和服哨子博物店,藏在一棵竹子樹後面。也許是因為剛下完一場雨,大家都還擠在食堂享用熱騰騰的湯呢,整間兩層樓的店只有我一個人和老闆娘。這位老闆娘笑起來眼睛瞇成兩條線,即使在我表明不懂日文後,還是很熱情的比手畫腳跟我解釋他們如何找到喜歡的和服圖案,剪裁後放入兩片(日文漢字寫做的哨子)玻璃之間,將之高溫烘烤,做出他們所謂的和服哨子。看我聽懂後,她更開心了,我拿了兩張想買的明信片,她卻只收了我一張的錢,說另一張是送給遠方來的我作為紀念禮物,這使得我又驚又喜,趕緊微笑道謝。

步出和服哨子館後,我想起許多在這過去半年發生的事。我經歷了不少時空轉換,接受了不少聚散離合(欣然也好,被迫也罷,反正都接受了)。比起小時候,我看待緣分的態度已經淡了很多,有時候注定要散了,我們也不能再強求什麼。我曾經被講過因為太重感情而蒙蔽了真實的眼光,其實我們之間的方格在分開的那一刻就已逐漸長,早已把我們推得大相逕庭,只等我們有一天恍然大悟。

如同阿淳所說的,從前旅行的目的是為了要和同伴一起探索新世界,但之後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路,我遇到了很多我真心喜歡的人,也祝福你能用你的方式讓路途也開滿了花朵。如果我們有緣,我在下個十字路口還會撞見你,如果不是,那我們就走到這裡,也很好。

京都傍晚,紅燈初上。很多人紛紛趕著去金閣寺、銀閣寺,但我腦中立刻閃過早上的台灣人對我說的那句話,要夠幸運才看得到「花」。現在我可以挺起胸膛得意地說,花見小路果真沒讓我失望,我在花見小路找到了美麗的花。不管你背負怎樣的沉重,她都接收,將你輕盈。

京都之一:舊時印象

我記得第一次分別的夏天。那時我們根本看不見未來,只能拿對世界的認知不足和我們乾澀又新鮮的愛編織想像,溢滿的情感被我們輪流撥成不同顏色的花,相繼重疊在一起,時間又以分秒流逝的方式將之高溫壓縮,儘管當時擁擠得無法呼吸,卻被提煉成一個忘不了的味道。後來,漸漸地,我逕自走遠,你們說的話在無意間竟然與京都緊緊連結,隨著我遠走他鄉,在我心裡昇華成一座熟悉的夢都。

就這樣成了我一直朝仰的遠方。有點可笑,我竟然認為在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可以找到從前的自己。從關西機場到京都的特急快車上,我認真在想,將現在的自己和那時的自己畫在兩張透視紙上重疊,已經能略見不同之處,畫面讓人有些眼花。然後,當我看到京都驛站時覺得有些不好意思,覺得自己遲到了好久。

這座城裡住了上百個不同名字的神明,他們的家各佔據京都的一方。好客的他們肯定很快樂,每天這麼多人千里迢迢來看他們,卻散發著一股平靜又安詳的氛圍。那些樹比庭院都還老,卻仍都翠綠地向天空伸展,一點也不黏稠。

下起雨的京都像一張靜謐的明信片,滴滴答答,滲著一絲絲舊時代的氣味。人群紛紛避雨去,我獨自撐著傘踅進一條沒有人的石子小路,想探尋更平凡的風情。青年旅舍裡的那些歐洲人老喜歡吆喝著呼朋引伴,但我都婉拒了,我認為京都適合一個人用安靜鋪陳,因為京都到處都是時間留下的痕跡,他們只有不張揚的耳語,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喧嘩給淹沒了。

是我多擔心了,這座夢都不像其他很多城市,沒有陪伴的行走並未帶給我什麼惆悵。一切從簡,我回到最古老的模式,一個人,不用網路和電話,靠著一張紙本地圖搭著公車、走遍大街小巷,舒服且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