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一個有點不上不下的年紀,過了幾年,說話聲音謹慎了些,不像二十初頭那樣有亂說話的特權,也不再很脫俗地活在另一個世界,到頭來,還是想要為自己證明些什麼。
我羨慕他們嗎?我是有點羨慕他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明確,也比我更快來到了更高的地方。我花了不少時間在不同的地方轉了好幾圈,甚至,說不定到了現在,我也仍然是在這樣模式的其中一環裡。但是我真的需要羨慕他們嗎?我想起來剛畢業那兩年,有一次我去紐約,和一位有著優秀風光資歷的朋友見面,那時的我在她旁邊像個沒頭緒的青少年,談起自己的現況時還有點不好意思,覺得聽起來既沒野心又毫無計畫。但她聽完後,停頓了一下,說她覺得這樣其實也不算糟,能嘗試不同的事情、能遇到不同背景的人,並不能說是浪費時間,反倒還有點令人羨慕。然後我突然想到了電子情書中的凱瑟琳,即使她的獨立小書店再捨不得、意義再重大,但如果不是因為喬的連鎖書店讓其被迫倒閉,終其一生,她會有勇氣去嘗試其他事情嗎?一個也許她從來沒機會發現,但竟然更喜歡的事情?
不過現階段的我心裡清楚知道,雖然外在的成就並不足以滿足我內心的渴求,但它們對於保護內心的快樂與平靜卻又是必須。我仍然不是一個很優秀的長遠計畫者,不過我看重、珍視「認真」這件事,認真與勤勉能使我在懷疑和苦惱中,知道至少自己能盡的一份已經全數擺上,也使幸運不淪落為僥倖,在抵達下一個理想之地前的日復一日中,還能問心無愧。
「一個人對世界沒有熱情的話,他是不會苦惱的。」